有限元接觸分析的基本知識
看到網上很少有分享有限元接觸分析的,而對于接觸問題可以說是有限元在工程實際應用中最復雜的,也是令CAE仿真工程師們最為頭痛的連接方式之一。
我們元王在國內CAE仿真領域算是有一定影響力的,覺得有這個必要來給大家普及一點這方面的基礎知識,讓行業內的朋友們看完能有所收獲,讓即將進入這個行業的人,也能給與一定的指導意見。
有限元接觸分析(Contact Analysis in Finite Element Method)是模擬物體間接觸行為的核心技術,用于求解接觸面之間的力學響應(如壓力、摩擦力、變形等)。其核心任務是處理接觸面的非線性邊界條件,確保分析結果符合物理規律(如不可穿透性、能量守恒)。
下面我將從定義及分類、核心原理、關鍵步驟、應用案例等方面來介紹,如果你覺得好,記得點贊,分享,收藏。
01
接觸分析的定義與分類
定義:
接觸分析是研究兩個或多個物體在接觸狀態下相互作用力的數值模擬方法,屬于非線性分析范疇。什么是線性與非線性分析,可以點擊《線性與非線性有限元分析有什么區別》直接查看。
分類:
剛-柔接觸:一個物體視為剛體(如夾具),另一個為柔性體(如橡膠墊)。
柔-柔接觸:兩個物體均為柔性體(如齒輪嚙合)。
自接觸:物體自身不同部位發生接觸(如布料折疊)。
02
接觸分析的核心原理
接觸條件:
不可穿透性:接觸面間不允許發生穿透(幾何約束)。
力傳遞:接觸面傳遞壓力、切向摩擦力。
庫侖摩擦:切向摩擦力與接觸壓力成正比(Ff=μ?F n)。
接觸狀態判定:
間隙:接觸面間的距離。
穿透:從節點侵入主面的深度。
接觸狀態:
分離(無接觸力)
粘接(靜摩擦,無相對滑動)
滑動(動摩擦,切向運動)
03
接觸分析的關鍵步驟
①定義接觸對:
主面:通常選擇剛度大或網格粗糙的面。
從面:通常選擇剛度小或網格精細的面。
接觸算法:如點對面、面對面。
②選擇接觸算法:
罰函數法:
公式:F=k?g(k為罰因子,g為穿透量),特點是計算快,但精度依賴罰因子選擇。
拉格朗日乘子法(Lagrange Multiplier):嚴格滿足不可穿透條件,但計算量大。
增廣拉格朗日法:結合罰函數和拉式法,平衡精度與效率。
③設置摩擦模型:
庫侖摩擦:經典模型,區分靜摩擦和動摩擦。
粗糙接觸:考慮表面粗糙度的微觀摩擦效應。
④網格劃分要求:
接觸區域網格需足夠精細以捕捉應力梯度。主從面網格盡量匹配,避免穿透誤差。
04
接觸分析的常見應用場景
機械工程:齒輪嚙合、軸承摩擦、螺栓預緊力分析。
汽車工業:輪胎與路面接觸、剎車片熱-力耦合分析。
航空航天:起落架著陸沖擊、航天器對接機構仿真。
生物醫學:假體與骨骼接觸、軟組織受壓分析。
05
實際案例分析
案例1:雙環裝配體接觸分析(機械設計)
問題背景:兩個金屬環裝配時因外力作用產生接觸壓力,需評估應力分布及結構可靠性。
分析步驟:
材料與網格:定義合金鋼材料(彈性模量210GPa,泊松比0.28),劃分2mm精細網格以捕捉接觸區域細節。
邊界條件:固定上部環,在下方環施加3.5MPa壓力;設置“無穿透”接觸類型,采用“節到曲面”算法。
結果:最大等效應力達1090MPa,位移0.417mm,驗證了接觸壓力集中區域的強度需求。
意義:優化裝配間隙設計,避免過載導致疲勞失效
案例2:盤軸過盈配合分析(航空航天)
問題背景:空心軸與圓盤過盈配合時需評估應力分布及拔出力對接觸面的影響。
分析步驟:
模型與算法:采用軸對稱簡化模型,定義接觸對(盤內孔-軸外表面),設置摩擦系數0.25。
加載過程:
過盈階段:施加0.005mm位移強制接觸,計算裝配應力。
拔出階段:分析接觸面滑動及分離行為,評估摩擦耗能。
結果:過盈區域呈現高周向應力,拔出時接觸壓力分布揭示臨界滑移條件。
意義:指導過盈量設計,確保裝配可靠性及拆卸可行性。
06
入門學習建議
基礎理論:學習彈性力學、非線性有限元理論。
案例實操:從簡單案例入手(如兩球接觸、懸臂梁壓塊)。
參數調優:掌握罰因子、摩擦系數、網格密度的影響規律。
有限元接觸分析是解決工程中接觸問題的核心工具,其難點在于處理非線性邊界條件與算法穩定性。理解接觸狀態判定、算法選擇及網格劃分原則是掌握該技術的基礎。通過軟件實操與理論結合,可逐步攻克收斂性、穿透等典型問題,最終實現復雜工程問題的精準仿真。